WeWork发出破产预警本土“共享办公”应该如何破局

网友一说到关于WeWork发出破产预警本土“共享办公”应该如何破局和一些疫情期间杭州企业政策这样的相关话题,总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解。

潮新闻客户端编辑徐以文实习生关春元罗晨云

“共享办公”再次闯入人们的视野,这一次它的鼻祖自曝了自己的伤疤。

近日,美国共享办公巨头WeWork公布了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并发出破产警告。数据显示,曾经估值470亿美元的WeWork如今市值已跌至4亿美元左右。折算成人民币,暴跌超过3000亿元。

作为全共享办公空间的先驱,WeWork的主要业务是向企业家、自由职业者或小公司租赁办公空间。2010年成立后,以惊人的速度蔓延至世界各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3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70多个办事处。

2018年底,WeWork登陆杭州,但短短几年时间,原来的5家门店减少到了现在的2家。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WeWork现在正站在悬崖边上。那么,杭州店的生存状况如何?那些与WeWork同时入局、顺应时代潮流的共享办公企业现状如何?他们还受到小微企业和企业家的青睐吗?未来的局面将如何打破?

近日,潮新闻编辑走访了杭州多家共享办公品牌,并与企业员工、企业家进行了交谈。

WeWork延安路店

美国总部面临破产警告

杭州目前已盈利

WeWork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危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WeWork的办公室入住率为72%,2019年以来累计总亏损已达123亿美元。自始至终,WeWork从未实现盈利。

2016年,WeWork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8年,顺应行业快速扩张的趋势,杭州首家WeWork在西子湖畔开业。然而,2019年8月,WeWork的首次公开募股最终失败。据介绍,这家“明星独角兽”不仅盈利能力堪忧,而且与其他“共享经济”轻资产运营模式相比,其“重资产模式”。“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

据央视财经报道,COVID-19疫情期间,全大量WeWork公司裁员并破产。加上在家办公的兴起,共享办公室的需求持续被稀释。今年4月,WeWork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跌破1美元,纽交所发出退市警告。

业界普遍将2019年视为WeWork的重要转折点。2019年上市失败后,WeWork在此后四年陷入持续的财务危机,运营支出持续飙升。潮新闻编辑通过各大了解到,WeWork曾在杭州开设的5家门店中,目前仅有延安路店和黄龙万科店2家正常营业。

作为杭州首家WeWork,延安路店一度被视为WeWork开拓杭州市场的“杰作”。地处土地珍贵的湖滨商圈,毗邻西湖,占地1万平方米,占据总工会整个CC。该建筑有两层,7层和8层。

WeWork延安路店位于湖滨商务区总工会CC大厦7层和8层

潮新闻编辑16日上午10点探访时,该店刚刚开业,店内还在正常营业。内部装修精致,休息区宽敞舒适,不少上班族坐下来休息。透过独立办公室的玻璃门,可以看到入驻在这里的企业和团队正在工作,也有很多暂时空置的办公室。

针对备受关注的WeWork发出破产警告的消息,WeWork延安路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店内入住率约为60人,其中个人独立空间工位租金约为2700元/人。月,共享空间工位租金约为2700元/月。是1600元/月。WeWork中国独立于美国公司,在中国拥有自己的代理商和独立的商业模式。具体财务数据未向公众披露。

公司入驻WeWork延安路店

天眼查APP显示,WeWork中国于2015年10月在香港成立,公司全称WeWorkAPACHoldingsLimited。WeWork在杭州的公司是威迈科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红鲷鱼空间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而红鲷鱼空间管理有限公司则由WeWorkAPACHoldingsLimited100%控股。

据介绍,由于地处湖滨商圈黄金地段,延安路店的场地租金和运营成本占了大部分支出。目前店内只有四名员工,员工成本在成本结构中占比并不大。但由于宏观经济波动以及自身的商业模式,WeWork工作人员表示不便透露过去几年在中国的门店关闭和裁员情况。

随后,潮新闻编辑来到位于黄龙万科中心的WeWork。该店也正常营业。与西湖附近的店相比,这里的工作氛围更浓郁。小编走访时正值下午茶时间,沙发、咖啡厅、卡座、下沉式书吧里都有上班族聊天、休息。

“在这里我们可以为客户创造一个像样的独立对话空间。”一位入驻WeWork的创业者告诉小编,虽然从租金角度来看,WeWork相对较贵,但装修精美、舒适免费的联合办公空间可以提供更多附加值,“在这里谈生意的时候,不会给我的客户带来更多的附加值。”“我们是一家小型初创公司的感觉。”据了解,许多企业租用WeWork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甚至可以在世界各地不同地方使用办公室和会议室,从而减少了工作时间。设立分支机构的办公费用。

Lisa所在的新媒体公司几年前入驻WeWork,专门从事短视频直播。在她看来,“WeWork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办公室直播、去单独的电话房或者预约。会议室。”

在这家占据黄龙万科大厦三层、面积数万平方米的WeWork店里,住户大部分都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其中不乏电商、快消、教育等以及培训公司和企业家。团队,以及宠物食品和茶叶等子类别。

WeWork黄龙万科店

潮新闻编辑以企业家的身份向工作人员咨询。对方表示,WeWork早期在内地的过度扩张确实导致了资金紧张。因此,WeWork也在持续进行业务调整。“WeWork在中国独立管理后,也在做本地工作。”我们正在努力实现全化,产品也纷纷推出,但现在市场非常困难,我们也在全国范围内减少业务、调整方向。”

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WeWork黄龙万科店最高峰时的办公室出租率高达90%。它有一个装修精美的独立办公室,可容纳四到五人。报价在每月8000元至10000元不等。目前正盈利,经营情况相对而言。是比较健康的。部分客户合同已签订至2026年。“WeWork中国独立于美国总部运营,作为两个运营模块,在大陆的风险也会相应摊薄。”

从WeWork微博可以看出,今年以来,WeWork中国不断在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开设新社区,扩大服务群体和对象,涵盖大中型高端商务办公服务企业。

共享办公室可以节省成本

聊着聊着,我们就开始谈合作。

联合办公空间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美国硅谷。

所谓“联合办公”,是指与其他公司在同一空间内分区域办公,共享公共区域办公设施,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共享,企业可以节省商业水电费、物业费、装修费、办公设施费等。

2015年前后,在创业浪潮下,国内联合办公空间迎来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联合办公空间今年已从50多家发展到2300多家,增长了40多倍。2019年之前,共享办公市场规模翻了一番。SOHO3Q、优客工场、WE+、心社等知名品牌纷纷争相进入该市场,有的甚至可以与行业巨头WeWork竞争。

然而,当潮水退去,一些品牌开始泳,曾经逆风而行的共享办公行业迎来一波洗牌。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享办公”相关企业超过6870家,其中2023年上半年新企业超过150家,较2022年同期减少133家。

潮新闻编辑注意到,上海“共享办公”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共有963家。浙江位居全国第九,有270多家。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杭州只有10个。

在杭州,为创业者所熟知的共享办公品牌有创富港共创空间、EasyWork联合办公空间、硬趣空间等品牌。与WeWork等高端联合办公品牌相比,这些本土品牌更加接地气。对于四到六人的独立办公室,报价一般在每月3000元到4000元之间。相比之下,WeWork的价格贵了三倍。与WeWork的高端相比,本地办公空间更加接地气。

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合资模式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它可以节省公司成本并为他们带来附加值,例如提供更多社交网络和工作交流的机会。

潮新闻编辑16日下午来到亿乐创富大厦创富港众创空间时发现,这里的四人间、六人间办公室大多已租满。只剩下两间四到六人的办公室里,一位准备在九月初退出租约的企业家正在电脑打字。

在创富港,一套带景观的“1+1”套房办公室月租金为3780元。小客厅的门可以关闭,以满足客人的需要。每层楼都有独立的饮水机和微波炉。看上去是一家大公司,但实际上每家都可能是一家小公司。

EasyWork联合办公空间办公室

临近下班时间,潮新闻编辑来到位于西湖区航集大厦的EasyWork联合办公空间,看到人们三三两两刷着脸识别从门口走出。

“这里的性价比比较高。”一位从事补习机构行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告诉小编,“这里的共享休闲空间可以满足我们会客、主持采访的需求,而且不占用成本。如果我们自己租场地,必须考虑沙发和座位区等配置的成本。”

在这里,以小微企业、创业公司为主的团队可以相互交流创业经验。“我们这里有一些同行业的客户,可以互相交流,有的有网上业务,可以做一些联动,有的只是在休闲区的沙发上聊天就达成了合作。”EasyWork商店工作人员介绍。

8月17日上午,潮新闻编辑来到位于拱墅区丰源大厦的硬地。在这里工作的人员可以通过指纹和密码自由进出。独立房间和开放式工位均配备。满足大小型团队多样化的办公需求,同时也支持短期和长期使用。硬趣空间运营总监金航海向潮新闻编辑介绍,这里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住户多为初创公司。

与纯粹商业性质的合资空间相比,硬利空间更倾向于创客空间。“联合办公更注重产品,但大众创业更关注社会效益。”金航海表示,租金买的不仅仅是空间,还有服务。“我们不仅提供空间,还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导师。一对一的服务包括企业管理和商业逻辑的构建,比如金融、税务、法律方面的知识输出,搭建沟通的资源桥梁企业之间,并及时提供建议和反馈。”

WeWork还可以工作吗?

登陆中国后如何摆脱困境

成立13年的WeWork,也在资本界享受过一段辉煌。然而,资本寒冬过后,三年的疫情带来了宏观紧缩和共享办公需求的稀释。许多像WeWork这样进入共享办公赛道的公司都形容自己这几年过着“不稳定”的日子。

“疫情期间,我们确实有客户退租,我们也面临经营压力。”创富港众创空间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品牌在杭州有15家门店,目前入住率已达95%。疫情期间也有一些顾客来了。剩下什么。

金航海告诉潮新闻编辑,由于硬趣空间隶属于丰源大厦,有母公司的支持,所以提供给公司的租金较低。“虽然租金压力不大,但近年来,人力、场地、能源消耗等运营成本压力依然存在。”

易工作商店

“我们的装修成本很高,不像一些传统的办公空间,我们有很多隔断,装修布线需要重新规划,成本很高,无论亏损与否,我们都必须继续经营。”EasyWork工作人员表示,目前,EasyWork在杭州的入住率可以达到90%,整体发展良好。与WeWork等高端联合办公空间相比,它们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业内人士还表示,WeWork的租金较高,对入驻的企业有一定的。“一方面,它的品牌文化比较年轻化、社会化,选择它的人普遍都是年轻人;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背书的人来说,创业公司也不太适合。”

他还告诉小编,对于很多信息渠道不完善的初创企业和大学生团队来说,他们迫切需要的不仅仅是场地,还有场地之外的附加服务。“我们这里的创业团队很多都是大学生,他们都是第一次来。我是创业新手,但对政府的政策支持、工商企业的流程、甚至国家补贴的申请都不熟悉。我们还将提供相应的申报、补贴申请、流程等配套服务。”

某联合办公空间的配置

本文介绍WeWork发出破产预警本土“共享办公”应该如何破局,以及一些疫情期间杭州企业政策对应的相关信息就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