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上如何扛过第一波高峰?口罩别买错!只有这五种编码的口罩能达到防疫要求和一些疫情防控符号标准的话题,大家议论纷纷,下面听小编来讲解吧!
虽然Omicron的致病性和严重率降低
但传染力还是很强
多位专家做出判断
或在一个多月内达到感染高峰
1、李兰娟一个多月后可能达到顶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12月12日接受浙江卫视采访时表示,疫情高峰是指疫情期间每日病例数高峰。整个疫情期间。从新加坡、香港、台湾、日本的疫情数据来看,放松防疫措施后,疫情可能在一个多月后达到高峰。
2、张文宏这个高峰可能在一个月内到来
张文宏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已经面临或即将面临一波疫情高峰”。根据国外经验,第一波Omicron株在高峰时感染人数较高,第二波和第三波的反弹将明显弱于第一波峰值。
在日前召开的华山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张文宏指出,疫情高峰可能在一个月内到来,整体战胜疫情可能需要3至6个月的时间。本月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月,老年人的保护非常关键。
3.钟声敲响1个月内达到感染高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明12月11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COVID-19阳性患者进行居家隔离,实际上意味着COVID-19将在社会中传播,但这也是优化防疫措施的重要一步。
预计新冠疫情趋势将在1个月内达到感染高峰。但当它结束后,模型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4、杨子峰感染高峰将出现在明年1月中上旬
12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及其专家团队就疫情防控情况接受媒体采访。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所副所长杨子峰教授表示,根据模型计算,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高峰可能会在明年一月中上旬至二月中旬。随着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的采取,预计3月中上旬将进入期。
那么,如何度过这波感染高峰呢?
需要保护自己!
1.海归
针对回国过年,钟南山12月9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建议,全国加强疫苗接种刻不容缓。“打一剂加强针后,一般会在两周内见效,这对于大量春节返乡人员和春运交通来说是有利的。”迁移时,对于防止大规模传播有巨大的好处。”
回家途中如何保护自己?
12月11日,中国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秉良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
佩戴N95口罩;
随身携带消剂并做好消工作,不要随意接触污染区域;
遇到电梯等需要用手按压的接触面时,请使用一次性纸巾。进屋前将用过的纸巾折叠好放入密封垃圾桶内;
回家后,勤洗手,每天通风。
2.老年人
张文宏强调如何保护家人,特别是家里的老人。他认为,保护弱势群体,要努力帮助他们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避免感染。他说“这里的核心原则是,我们要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尽一切努力延缓老年人感染时间,尽量减少老年人感染人数。”
张文宏建议,孩子探望老人时应佩戴N95口罩;老年人在此期间不宜跳广场舞、打、聚集聊天。医院还应重点关注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帮助老年人安全度过高峰。
他解释说,第一波疫情高峰期,感染人数较多,甚至有大量医护人员被感染。这个时候,医疗资源的紧张和短缺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大量老年人同时感染,可能很难像往常一样得到足够的医疗护理。另外,当全社会的感染率非常高,并逐渐进入群体免疫阶段时,弱势群体暴露于外界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空气流通对于稀释病非常重要。”12月12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原秘书长王小宁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老年人应避免感染病,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措施平衡通风和保暖。
“只有当病浓度足够高时,才会通过呼吸道对人体造成感染,而通风是降低病浓度最有效的方法。”王小宁表示,目前,北方感染人数明显增多,这与冬季有很大关系,南方气温适宜通风条件,而在寒冷的北方,需要保持室内温度和通风条件。通风时间小。一旦有了传染源,病浓度就容易升高。因此,要注意保暖,积极通风。
王小宁说,“现在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远离病’!要减少去商场、市场,特别是不要去人多、通风差的地方。”王小宁还提醒,如果老年人有条件,还是要坚持多运动、到空旷的地方走走,保持适量的运动量,不聚集。总而言之,“逃离病”就是放松心情,多走路,少聊天。
12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清表示,对尚未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应及时接种疫苗。尽快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保护作用。一般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才能产生抗体,但如果想要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完全免疫后需要4周左右的时间。加强免疫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更短。产生的抗体水平也较高。
3.一般人群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要勤洗手、外出戴口罩、勤通风、避免聚集。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期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外出。
如果您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或其他不适,请监测您的健康状况。重症高危人群若出现持续高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大家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从加强疫苗接种、戴口罩、避免聚集做起,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编码掩码只有这五种
能满足防疫要求
判断口罩是否具有防疫功能
最重要的一点是
看编码!
能够真正满足防疫要求
只有这五种编码
医用防护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一次性医用口罩
日常防护口罩
儿童口罩
没有上述代码的口罩
均不符合防疫标准
国家对民用口罩的规定
与染色、印花相关的质量也有明确规定
要求口罩内外层色牢度不得低于
以防止染料脱落
给人体面部皮肤带来不适
快速查看您购买的口罩
是否符合防疫要求?
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央视新闻、华山感染、上官新闻等。
本篇对于如何扛过第一波高峰?口罩别买错!只有这五种编码的口罩能达到防疫要求和疫情防控符号标准的题解完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