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东副省长张敬焘回忆莱芜战役中泰安人民规模空前的支前运动

本文章主要介绍关于原山东副省长张敬焘回忆莱芜战役中泰安人民规模空前的支前运动的话题,和一些鲁山昨晚打雷相关题,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莱芜地区成功进行机动歼灭战,即——莱芜战役。此战是泰山最大规模的一次战斗。当时,台山区人民在地委和特机关的领导下,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支援前线运动,为这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战斗前,台山地委按照华东局、鲁中区委的指示,及时调整和强化了台山区的预支援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副书记为组长的预支援委员会。地委张景涛、副专员刘顺清任副主任。

2月3日,台山地委发出《关于加强战争动员粉碎进攻的指示》,要求各县区进一步加强前线支援委员会力量,做好支援前线的充分准备。意识形态、组织和材料方面。根据地委指示,各县区均调整强化了预支委员会。各委员分工负责,采取多种形式,快速传达安排,大力宣传落实地委指示。

台山区是老解放区。经历过八年抗战的人民,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内战爆发后,一些地区的人民遭受蒋介石军队和回国团的蹂躏,对敌人怀有深深的仇恨。在各级党政的动员和组织下,该地区人民备战和支援的积极性非常高。

当时的前线支援是多方面的。一是组织民工,准备担架队、运输队。地委对此提出了统一要求,将民工分为永久民工和临时民工,并按区划分为中队、小队、小队。各班配备一名党员骨干和武装民兵。中队、班由区、村干部管。各县区选派威望高、带队能力强的干部,加强对群众的管理和教育。同时,总结了以往民用担架使用的经验教训,调整制定了一些具体政策,让群众的热情空前高涨。各担架队、运输队迅速、整齐地组织起来。父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婚的感人场面至今难忘。脍炙人口的《送夫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我劝老公尽快结婚,别再迷茫了;结婚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保住我们家的土地。我建议我丈夫去前线。你必须勇敢并树立榜样。只有帮助主力打赢战斗,才能拯救家园。二是准备粮食和材料。各地,特别是莱芜、泰安两县,提倡“家家备粮、草料,以备不时之需”的常备办法,即每户常备小米20公斤、小米5公斤。煎饼、菜干2公斤、菜干100公斤。柴火,两个家庭的一双鞋。一旦需要兵力,立即集结补给兵力,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准备下一批。这种方法既实用又有效,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是准备开展对敌斗争。当时群众性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游击战、爆炸战,还有扫荒漠、铲汉反汉、政治攻势等。莱芜县号召全县人民“打地雷”。家家户户都埋设地雷,每个村庄都埋设地雷”,以备敌人入侵。很多“铁西瓜”。

与此同时,台山地委领导全区人民发动大规模破坏活动,阻击蒋介石军在北线前进。1月16日,北线蒋介石军配合鲁南作战攻入莱芜时,遭到泰山区军民的英勇进攻。

1月27日,蒋介石被迫撤至博山、章丘明水。莱芜县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10万人奋战7昼夜,摧毁了张莱、博莱、泰莱等数百里道路。2月2日蒋介石再次南侵时,他们必须自己修路,经常受到我民兵的骚扰。结果,蒋军一天前进不到20里。此时,我华东野战军主力正在寻找机会歼灭鲁南之敌。莱芜人民的这一行动,不仅配合了我主力在南线的作战,也为后方人民备战争取了时间。2月4日蒋介石攻入莱城后,我们采取多种方式与敌作战。在敌占区和公路两侧地区,加强民兵联防,摧毁公路,阻断敌人前进。敌人白天建,我们晚上拆;敌人建到哪里,我们就破坏到哪里,迫使敌人用四个团掩护、抢修张莱公路,却始终没有顺利通车。在未占领地区,重点开展前线支援、戒严等工作。对敌人可能掠夺的村庄,要进行清村、埋地雷,开展反掠夺活动。地雷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民兵巧妙地到处布设地雷。敌人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地雷。雷声频响,伤亡惨重。敌人被困在点线内,不敢轻易出动。我们的民兵自豪地唱道

铁西瓜,铁西瓜,肚圆胆大,我就埋伏在庄里路口,就等江军踩我了。铁西瓜来开红花,蒋介石战士来爬地下,丢枪喊妈妈,我们民兵笑了。2月10日,我主力迅速从鲁南调兵力北上,决心歼灭莱芜地区的李仙洲集团。鲁中区党委紧急召开会议,要求各地方委全民动员,全力以赴,立即转入地方支援战线。拟按“一兵三人”为100万人和农民工准备物资。我们立即意识到,这场战斗是一场涉及泰山区全局的重大战役。我们要带领全区人民,全力做好一线支援工作,哪怕失去一切,也要度过12月13日、14日。当天,地委、特机关召开附近县区干部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对各县区前期支援工作进行紧急部署。

为更加积极主动做好前期支援工作,地委、特机关研究决定地委书记林虎赴莱北,专员赵笃生赴莱东,刘顺清赴莱南,与刘子正赴莱西组织战区群众做好支援前线工作,张景涛、金涛负责机关内日常工作,联系汇报前线工作各县的。各县区干部作出具体分工,坚持带领现场群众开展一线支援斗争。

超过20万大军迅速集结到莱芜地区,粮草供应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政治觉悟较高的台山区人民,宁愿自己挨饿,也不愿给部队捐粮。即使日日夜夜不眠,也要赶去补给,说“保证解放军同志吃饱,打赢战争”。”。人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决心和誓言。当时,家家户户都有物资供应,男女老少忙个不停。地委给章丘县人民布置了20万物资的供应任务。每天给部队煮好几斤给养物资,一晚上就生产出了第一批物资,妇女们用毛驴驮到我参加战斗的华野第十纵队,莱芜县杨王前村正在紧急筹集物资。村妇女救助委员会赵焕英娘家来信,说父亲因病去世,村干部劝她回娘家奔丧,她擦干眼泪,压抑着极度的情绪。她心里悲痛不已,果断地说“现在支援前线要紧,等任务完成再说!”她坚持把任务布置好再出发。经过全区人民日日夜夜的奋战,白面、小米、馒头、包子、煎饼等大量生熟物资,结合其他地区的努力,完全满足了部队的需要。2月15日,我军主力逐渐向莱芜周边地区集结。泰山区人民除了为部队提供大量生熟物资外,还从各方面努力支援我军。部队行军时需要向导,很多人自愿带兵。仅莱芜县就派出了8000多名导游。一些地方人手紧张,不少儿童和年轻妇女抱着孩子带领部队奔向战区。军队需要私人住宅作为后方医院,群众又愿意冒着严寒睡在大门下、羊圈里,就把好房子腾出来给部队使用。战斗前夕,负责进攻寇镇的我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需要侦察镇内敌情。莱芜市方下区王家驿村村长吴锡昌不顾生命危险,将我伪装成蒋介石的侦察小队绑起来“护送”进城,成功侦破了敌人的部署,为我军围攻该镇做出了贡献。

2月20日,围歼李仙洲集团战斗打响,泰山区支援工作进入最繁忙阶段。战区民间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物资,抢救护送伤员,立下了汗马功劳。

赶赴运送伤员的民间担架队对伤员非常关心和照顾。途中遭遇敌人轰炸,他们首先将伤员伪装起来。随后他乔装打扮,宜丰区青年担架队连续两天马不停蹄,先后十余次护送伤员前往20里外的医院。为了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他们趟过结冰的河水。编辑采访他们时,他们说寒冷和苦难都是蒋介石给的。为了打败蒋介石,这就是寒冷和痛苦。他们表达了对国民党派的深恶痛绝和对人民解放军的无限热爱。

押解战俘的民兵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和智慧。泰安县山阳村民班长王保宽带领5名民兵押解160名囚犯。他们巧妙地粉碎了囚犯越狱的阴谋。经过两天一夜,他们将所有犯人按时送到了常山县。他们受到了野战部队的赞扬和赞扬。。莱芜方下镇克干民兵团第一、二营第二营。在押解2500名犯人的途中,有四、五个犯人想用金戒指、银币等物品贿赂民兵,要求放他们逃跑,但被民兵严词拒绝。对此,被俘的江军官兵无不感叹道“这里的官员只想升官发财,连解放区的老百姓都不如,难怪呢?”军队每天都在胜利。”

战斗即将结束时,台山区广大民兵和平民听从鲁中军区的命令,开始了抓捕散兵的战斗。群众称这次“蝗灾”。在战区,民兵抓俘虏、群众抓散兵的场景随处可见。莱芜纸坊村的两名民兵与两名解放军战士一起,一次性俘获了包括一名营长在内的37名蒋介石士兵,缴获了30多支枪、1000多发弹药。该县常庄区普通村的两名老人带着四个孩子,巧妙地用两颗手榴弹抓获了13名蒋介石逃兵,缴获轻机枪1挺、大帽枪9支。寨里区工会主席李光谟多次率领民兵参加战斗,两次俘获敌散兵40余人。有一次他带领民兵与敌逃兵作战。由于人数悬殊,他壮烈牺牲。

活动期间,台山区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参加第一线,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仅莱芜、泰安、博山、章丘四县,就出动各类担架9160余台、手推车10140辆、农民工10万余人。博山县除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外,还支援我军面粉23300多公斤;6300多公斤面饼;超过528,300公斤小米;超过204,900公斤煎饼;以及超过774,500公斤的木柴。章丘县提供粮食35万多公斤、鞋子5000双、棺材50多具。泰安县向一线运送生熟物资42.2万多公斤,制作鞋10600多双。地处战区的莱芜县贡献最大。他们派出了5000多架站立和临时担架、23600多人、8000多辆汽车、19000多名搬运工和25500多名平民。

莱芜战役结束后,台山地委、特办负责同志除张景涛、赵笃生、韩玉武等随部队前往博山、淄川负责前线支援工作外,立即转赴战场清洁和救灾工作。

清理战场之初,群众对掩埋敌人尸体感到困惑。他们普遍认为“我们的房子被这些盗贼烧毁了,我也受了这么重的伤,应该杀了喂狗,哪来得及埋……”按照陈司令的指示易纲和山东省政府结合当时实际情况,由台山地委、莱芜县委联合成立战场清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力、物力对战场进行彻底清理。围绕群众思想题,重点让群众明白埋葬敌人尸体主要是为了避免瘟疫,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群众恍然大悟,埋葬尸体、清理战场的工作迅速展开。共耗时2266个工作日,掩埋敌军尸体6450余具,彻底清除战场周围的弹片、破布等杂物。同时,台山地委还号召全区人民开展捐款捐物活动。历城、章丘等县群众积极募捐,携带食品、现金等物资前往莱芜地区慰。3月5日,鲁中行署司法处处长李巨轩等同志带来每人救援100万元、应急食品10万公斤,代表鲁中区委、行署提供向莱芜灾区人民表示慰和救助……经过这一系列紧张有效的工作,战区秩序迅速恢复。全区人民精神振奋,积极开展生产、救灾等各项工作。他们决心支援我军,取得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虽然40年过去了,但每当我们想起这段难忘的历史,想起台山区乡亲奋勇救灾的热情场面,总是让我们激动不已、激动不已。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台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相信他们一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成就。

张景涛,1914年—2002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6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博山特支部宣传委员、宣传部主任、宣传部主任。博山工委组织部,组织抗日游击队,参加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1938年6月,任博山县委书记。1939年9月,任台山地委委员、博山县县长。1941年任宜都临朐工委书记。1944年5月,任中共庐中区第五地委、庐山地委。副书记,1945年9月任淄博特委书记兼警备区政委。1947年1月任台山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49年3月任台山地委书记兼台山军分区政委。1950年5月至1951年8月任泰安地委副书记。1951年8月任泰安地委书记、泰安军分区政委。1952年以后,历任上海湖西工业区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委普陀区委书记、上海市委委员、副秘书长等职。1960年以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政协主席,济南市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济南市委副主任。历任山东省重点工程指挥部书记、书记、常务副指挥员,工业运输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副省长。山东省政府特邀顾。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因病去世。

原山东副省长张敬焘回忆莱芜战役中泰安人民规模空前的支前运动和一些关于鲁山昨晚打雷相关热门话题,本篇文章已做出详细解,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