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勇超用镜头记录人间温情

对网络的讨论关于冯勇超用镜头记录人间温情和河北疫情防控一线见闻这样的热门话题,大家是怎么看呢,下面让小编为各位详细讲解一下吧!

冯永超正在挑选照片。

他平凡得不露脸,却也悄悄带来阳光。

春天来了,鲜花盛开,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如期而至。“咔嚓”的快门声回荡在城内的统一广场上。摄影师冯永超聚焦光影,定格美好瞬间,将每一帧画面定格为永恒。

“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让转瞬即逝的瞬间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冯永超,28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594频道助理工程师。设备操作和维护是日常工作,但对他来说,工作之外的生活不是日常用品、休闲,而是曝光、景深、柔焦、色温。

冯永超喜欢用手机拍照来记录生活。受到摄影博主和摄影师优秀作品的影响,冯永超开始接触摄影。2015年,刚参加工作的他就开始攒工资,买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在摄影的世界里,用镜头记录你所看到的。

“我喜欢拍摄身边看似平凡却又真实的生活,这样会让人更加感动。”闲暇之余,冯永超背着相机,用脚步丈量路,发现身边的风景,追寻感动的瞬间,用镜头在人们的幸福时刻留下印记。

2020年11月,冯永超开始将自己捕捉到的“美好瞬间”打印成照片送给陌生人。想法是,他在看短视频的时候,看到一些短视频博主记录了一些平凡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记录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从而让摄影变得更有意义,所以他也想做这样的事情,用照片记录美好,用视频传递温暖,让摄影更有价值。

冯永超的作息远远超出了“996”和“007”。他经常在“工人”和“自由摄影师”两种角色之间无缝切换。他的旅行背包里装有单反相机、长焦镜头、打印机、运动相机、相框等,重约20公斤。他经常步行大半天甚至一整天。“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走了快三年了,我已经发出了120多张照片,看到每个陌生人接受照片时发自内心的幸福,我觉得非常值得。”冯永超说道。

在每一次拍摄中,冯永超不断总结和学习,从灯光延时摄影到夜景人像,从长时间曝光到多重曝光,从学习PS、LR等相关图像编辑调色软件到无人机航拍和视频剪辑。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拍了多少照片和视频了。正是这些无声的镜头语言,描绘出了其中鲜活的人物和日常生活,以及这座城市的悲欢离合。

“一些熟悉的画面在路过时可能会显得无所谓,但一旦用相机捕捉到,那定格的瞬间其实很有趣。”冯永超的镜头下,不仅有幸福的表情,还有对美好生活的表达。他希望无忧无虑的孩子、辛勤的劳动者、平凡日子里的小小祝福,都被他的镜头留下,刻上独特的印记。

冯永超的镜头里,都描写了人间的烟火,凡人的灵魂。

送给老街工匠的“无声礼物”。有一次,冯永超走到一条老街小巷,看到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工匠正在专心制作一把复制钥匙。这一幕被冯永超的镜头记录了下来。当他把照片打印出来送给老人时,老人脸上的笑容顺着皱纹蔓延开来,慈祥而温暖,他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这时,冯永超才意识到,老人是一位聋哑人。这种无声的礼物分享,治愈了偶然相遇的幸福。

春节我不在家,所以我会深情地拍照片。2021年2月,临近过年,冯永超在福源巷吃饭时认识了三个来自河北沧州的陌生人。由于疫情原因,他们无法回家过年。冯永超为他们拍了全家福,以便送他们回老家告诉家人。他们在咸阳生活得很好。

2021年底,正是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时刻。冯永超利用夜班下班的时间,跑遍城市的大街小巷、社区,拍摄城市的抗疫故事和“逆行者”,凌晨两点的核酸检测现场,疲惫不堪忙碌的医护人员、凛冽寒风中执勤的检查站警察、冒着大雪挺身而出送生活必需品的外卖小哥、一次又一次杀人的社区志愿者等等,这两天,冯永超收集了近百张素材,熬夜剪辑,终于完成了抗击疫情正能量的短视频《你的样子》。已播放近万次,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为全国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虽然我不在疫情第一线,但我想用影像来激励人们,传递美好的正能量。”冯永超说道。

咸阳日报全媒体编辑崔一新文/图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如果诸位网友还想知道更多的冯勇超用镜头记录人间温情和河北疫情防控一线见闻相关的详细内容,请持续关注本站。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