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为啥每到清明就会下雨?真的这么准吗?看完你就懂了!和广东清明要下雨多久的热门话题,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一一讲解
春天到来,很多人都喜欢出去踏青,而对于农民工来说,假期就显得尤为珍贵。清明假期的等待是辛苦的,但悲哀的是,清明节气前后,天气总是不利,经常下雨,挡住了我们游玩的欲望。
有些人很困惑,为什么每年清明节都会下雨呢?这是人类的错觉,还是有一定道理?经过一番研究,我终于找到了案。
01
什么是“清明”?
每年农历三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
其实,我们每天所说的“清明节”并不局限于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的前一天,即三月初四,称为寒食节。这是我们哀悼祖先、祭奠祖先、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气的前一天,即三月初三,称为上巳节。郑风在《诗经》中提到“君子和睦”。这一天,人们一起出去踏青,好高兴。
把清明节、上巳节、寒食节这三天结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完整的“清明节”。清明节主要是扫墓、祭祖。它还包括郊游和许多民俗风情。正式成立于宋元时期。
那么,为什么我们认为清明常常与雨联系在一起呢?大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时节大雨”是真的吗?
02
清明节期间真的下很多雨吗?
如果我们想知道清明是否真的“离不开雨”,我们可以从数据中一窥端倪。
中国天气网数据显示,1991年至2020年30年间,清明节气前后阴雨天概率较高的十大城市依次为长沙、南昌、福州、贵阳、广州、杭州。重庆、成都、武汉、南宁。这些城市都位于南方,下雨的概率超过40,最高可达607。
来源中国天气网
降雨量方面,1991年至2020年,清明节前后降雨量较大的省会城市中,南昌降雨量最高,高达1241毫米;长沙和广州排名第二和第三,均出现降雨。超过80毫米。
由此可见,清明节下雨并不是我们的错觉。那么,清明节为什么会下雨呢?
03
南方为什么清明一到就下雨?
按成因,降雨分为对流雨、锋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四类。清明期间南方降雨以锋雨为主。
所谓锋面,就是冷暖气团交汇的界面。由于暖空气较轻,因此被提升到冷空气上方。当温度下降时,它逐渐凝结并形成降雨。
清明节期间,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减弱,来自海洋的暖空气占主导地位。暖气团沿着冷气团缓慢爬升,形成暖锋。由于暖锋移动缓慢,通常会带来持续的降水,而不是突然的大雨。这就是为什么清明节“雨纷纷”,而不是“雨势汹涌”。
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会季节性移动。雨带移至何处,即进入多雨期;相反,没有被雨带覆盖的地区降水量会减少。
晚春时节,雨带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带来较多降水,俗称“龙船水”。此时,北方的雨季还远着呢。由于春季气温迅速上升,蒸发量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不足,露的沙子遇到大风就会形成沙尘天气。据中国天气网统计,1991年至2020年,二十四节气中,平均扬沙日数较多,集中在清明、谷雨期间。
来源中国天气网
除锋面降雨外,我国南部地区也可能出现对流降雨。春分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半,并继续向北移动。我国接受的太阳辐射增加,地面持续升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水蒸气冷却凝结,形成对流雨。此类降水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变化快。
如果恰巧有冷空气出现,冷暖气流剧烈碰撞,就会出现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3月至4月,对流雨主要发生在华南地区。进入5月,全国范围内对流天气开始进入高发阶段。
除了雨水和风沙之外,清明节前后还经常出现“倒春寒”的现象。为什么是这样?
04
清明节前后为何出现倒春寒?
晚春寒,顾名思义,就是春季气温由暖转冷时出现的降温现象。倒春寒的发生其实与清明节无关。它恰好发生在3月至5月之间,南方和北方均可发生。
根据我国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前期温暖、后期寒冷,后期气温偏低的现象。明显低于常年。
由于每年春季恰好是我国冬季风即将转为夏季风的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南下的冷空气较为活跃。如果冷空气南下时间较晚、强度较大,就会出现“倒春寒”现象。
倒春寒除了造成气温下降外,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气温骤降很容易诱发基础疾病,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倒春寒将使早稻秧苗等农产品受低温损害,也会使桃、葡萄等果树产量明显减少。幸运的是,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天气预报技术的成熟,农业工作者可以随时关注天气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风从梨花吹到清明”。清明可以说是春季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在即将到来的节日里,不妨把这些清明知识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吧~
本文对于为啥每到清明就会下雨?真的这么准吗?看完你就懂了!,和一些关于广东清明要下雨多久的相关信息已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No Comment